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嗄嘮別陶瓷蹤跡


貴子坑旁的磁磚作品-戲綵娛親,以六個3吋6白磁磚組合而成。

「嗄嘮別(註1)」的稻香、豐年、桃源、一德等里的中央北路一帶,早期陶窯場煙囪林立,從貴子坑下的大南客運停車場往下走,在古稱「石頭厝」的稻香路/石仙路間,早期存在不少類似石膏藝品的工廠,它們會把下腳料丟在門前,這便成了當地孩童免費用來畫跳格子遊戲的粉筆。

那曾在北投公園、忠義廟、關渡宮、市場出沒的娃娃套圈遊戲,其娃娃都是陶瓷娃娃,也是記憶深刻的陶瓷生活用品,台灣在70年代正是西洋陶瓷娃娃重要代工地。

中央北路三段/道生幼稚園旁的這根紅磚煙囪,已於2000年左右拆除。早期這間窯廠工寮內有幾座洗土池,其一家大小,不時拿著鐵耙看顧著陶土水洗狀況,最後用洗出的土做陶或耐火磚。離幼稚園不遠的右側的歐洲社區一帶亦有燒窯,此地為早年魏姓家族聚居地,其中一廢棄窯體約在公車站牌後方。

道生幼稚園對面的這塊地,現為旅客服務中心,在1988年北淡線鐵路未拆除前,有一小分支線,黑色火車貨車可進入停靠,其掛牌多顯示起訖點為「北投 ← 九讚頭」(九讚頭為新竹砂土產地),此一支線應是專為運入原料或輸出成品而設計。

郭明仁先生攝「完整呈現1988年淡水線鐵道拆除前身影」影片

在影片中22分50秒處,左側就可明顯發現這一小支線的鐵軌道岔與終站設施,甚至可在這影片的38分58秒找到位在關渡平原上的窯廠煙囪。20分10秒處,可發現北投火車站是五條軌道,這即可供北投陶瓷等產業輸出入使用,最外軌常停靠著鐵路貨車,最內軌可供貨物上下並設有貨運倉庫。

長程靠火車運送,短程則可仰賴牛車,1960年左右北投牛車往來於原料地、窯廠、火車站間,依所運送之陶土、紅磚、碗盤等之搬運難易度而有不同收費標準,但隨汽車發達後,牛車即提早從北投陶瓷的產業鏈中退出。

華珍窯,位在捷運忠義站對面。

「嗄嘮別」中央北路這一帶山麓佈滿相思林,這即是早期燒窯的主要材料。在「北投陶瓷地圖」中,最左邊靠近關渡的一間窯廠就是華珍窯,它的煙囪是現今在北投最容易被找到的陶業符號,也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一間耐火磚廠,內有兩座人工操作的四方窯,仍難能可貴地持續運轉中。

註1:嗄嘮別—平埔族古地名,今復興崗捷運站一帶。

文字/攝影:Shreka 參考資料:金晟發冠軍磁磚-北投牛車班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