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是誰射傷了老蔣的心?

昔傳「新世紀第一台北市武裝機甲大佛」深睡於北投山脈中,其身體各部位,皆早有露出。其一為「丹鳳岩」;其二是「熱海岩場」;其三稱「軍艦岩」─ 過往百年唭哩岸處之打石活動(築屋、建牆、興學),傳說即是大佛慈悲之割肉捐石義舉;其四即「大砲岩」,但其砲管因正對「中正山」觸怒威權,早遭割除。(註1)(註2)

左上:日治時期大砲岩攀岩;左下:1935年《臺灣始政四十博覽會案內》中的大砲岩;右上&右下:繪葉書明信片裡的大砲岩,日治時稱天狗岩、鐵炮岩,遠方可見紗帽山。(照片來源:楊燁) 搭乘230小巴至硫磺谷,山頂電塔下方就是大砲岩,岩塊似天然積木堆疊縱橫,萬壑崢嶸巍峨。昔日郁永河北投採硫時所嘆之「毒霧撼崖巔,丹山草欲燃」等頂北投奇景一覽無遺,炮岩、磺泉,一次滿足。

左:電塔下方大砲岩現狀,右:岩林中的男女顏岩。(照片來源:楊燁)

中正山則為1956年林務局配合總統府,以黑松種植「中正」二字得名。 1970年開始中央日報等單位,每逢老蔣誕辰放假時舉辦登山祝壽,萬人攀上中正山等陽明山群共襄盛舉。而大砲岩不巧正對著中正山,大砲打中正?這還得了!主管機關深怕得罪高層,遂讓砲管「被膛炸」消失(經現代比對,石頭上人工鑿痕明顯)。 老蔣死後,此山符合遺囑所謂「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常相左右」之情懷而持續存在,彷彿死前死後,big brother都會watching you!(註3) 解嚴後不久,山中線蟲蝕樹、疏於維護,且政治氛圍丕變,「中正」二字開始模糊不清、無人理睬。

還記得「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嗎?其實警總只能算小弟啦。真正的老大哥當然是老蔣。(新新聞周刊1989年)

中正山歷年航照(上方可見中正二字),左:1958年;右:1973年,周遭漸開發, 2002年航照裡,中正二字已消失。(照片來源: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大砲岩自日治時期至今,皆是愛攀岩者的樂園(1940~60年大砲岩攀岩-鄧南光攝影),早年聽說岩質鬆軟易崩塌,師長皆勸戒勿入,現在亦設牌警告遊客危險。而中正山自植樹以來,亦謠傳有衛兵把守,因若遭人闖入,把「中正」改成了「中止」,這罪恐不是只有罰款拘役這麼簡單。如今中正山與原始大砲岩,先後走入歷史,使得「中正山無中正,大砲岩沒大砲」。

中正山景今昔對照。(照片來源:楊燁)

早期台北開發不多,中正山如影隨形、抬頭即見,中正高中學生升旗時,就得面對它。不僅如此,天氣晴朗時,更可從師大附中遠眺北方辨出「中正」二字(註3)。​

新北投中心新村老照片,中間可見中正二字。(照片來源:楊燁)

1966年台語片諜報女飛龍海報,上方偏右見中正二字。(照片來源:楊燁)

1968年台語特攝片月光大俠。台語片常借硫磺谷附近之磺煙奇石,製造奇幻效果。取景時,有些演員因動作生澀而導致中正二字入鏡,但底片太貴,鏡頭雖帶到字,若不影響劇情就不剪掉。(照片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影片)

陽明大學空照,上方見中正二字。(作者:陳敏明,國家文化資料庫)

1969年北投公路竣工,右上方見中正二字。(作者:新聞局,國家文化資料庫)

下方:士林火車站,右方見清楚中正二字。(楊燁收藏)

威權已逝,幽靈仍在!「新世紀第一台北市武裝機甲大佛」雖逃過強人追殺,但其丹鳳山等部,近幾十年大興土木、鏟樹蓋屋,大型工程比起當年採石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大佛對面之小坪頂,取代中正的三支香橫空出世,彷彿在為大佛哀悼,萬千子民身家安全堪慮。深睡的大佛,何時會醒?尚須待「奧米加咆哮獸」接獲神諭後,方可知曉。(註1)

(註1):大佛為筆者狂想故事。唭哩岸石供民築屋、蓋城牆所用,採石場改建成陽明大學 (1940石牌採石場,鄧南光/張才攝影)。奧米加咆哮獸現為北藝大護校神牛 (註2):「大砲岩」、「丹鳳岩」、「熱海岩場」、「軍艦岩」、「唭哩岸山」,這一系列山頭在地稱作烏尖連峰。 (註3):Big Brother是喬治奧威爾著名小說《一九八四》中角色,書中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這句話隨處可見,老大哥象徵著極權統治及其對公民無處不在的監控。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