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狛犬何辜?


動漫「銀魂」裡的萌「狛犬」定春,是個兼具吉祥物與守護犬的可愛角色,而在北投逸仙國小校門口也有一對日治時期北投神社遺留下來的「狛犬」,因緣際會成為小朋友的守護象徵,亟具在地文化教育傳承意義,可惜日前遭人惡意破壞,引起北投人公憤。

這對「狛犬」是逸仙國小於2007年左右於校內發現,當時台北市文獻會指出此「狛犬」具有齜牙、咧嘴、毛球紋、無背鬃、尾五鬃等神社文物特色,有可能是當時鎮守北投神社的神獸,雖具歷史意義但佐證不足,暫無法登錄為古物。爾後校方將其置於校門口,近年校方再將其身上藍漆去除並立碑解說。

2009年仍是藍色的「狛犬」,左側張嘴這隻尾巴、耳朵受損,後來因以水泥重做成圓球狀而遭非議(正確應為筍狀);右側齜牙這隻尾巴有斷裂痕跡,身上毛球紋清晰可見。

2017年洗盡鉛華後的「狛犬」,左側這隻尾巴已修補成筍狀,右側這隻的毛球紋經除色後較不明顯。

一般來說成對的「狛犬」常是一隻張嘴(代表「阿」)一隻閉嘴(代表「吽」),梵音「阿」、「吽」兩字合義象徵宇宙萬物一切。「狛犬」是日本神社前常見的神獸,被當作守護神明的差使,原為印度佛教典籍中的動物,後傳入中國再經高麗帶入日本,其樣貌常依年代或地域之別而有不同(或類犬、或類獅)。

台灣在日治時期有超過200座神社,二戰後陸續遭毀棄,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原神社建築被改成忠烈祠、石燈籠上刻著日本年號的文字遭抹除、鳥居被改色加工,其次是文物發現地點與神社原址相差數十數百里之遙;再者,流離失所後的「狛犬」會被擺成中國石獅概念的11狀(兩隻皆面對來訪遊客),但正確擺法應該是一一狀(兩隻對看)。

左上:原位在圓山的台灣神社「狛犬」,現立於劍潭公園。

右上:疑為原新莊神社的「狛犬」,現置於新莊地藏庵前。

左下:原猴硐神社的鳥居上,「瑞三鑛業」等字遭抹除。

右下:疑為原新莊神社的石燈籠上,「昭和十二年」等字遭抹除。 當時北投這對「狛犬」的意外出土,引發地方人士開始找尋謎樣存在的「北投神社」,根據1943年臺灣總督府記載:「北投社於昭和5年5月20日鎮座,祭神為大國魂命」,而許陽明先生亦指出,經考據與採訪耆老後,確認地點在80年代舊北投憲兵隊隔壁(公園左側中山路旁,即今日水紗蓮及天月大樓處),戰後原地部份改建為金台灣旅館,1974年內政部函示清除日治遺跡後,神社幾乎被拆除殆盡,其殘件在1998年被人發現棄置在憲兵隊後方。

1935年北投溫泉附近圖(楊燁收藏)中的「北投神社」,其他日治時期刊物如大台北鳥瞰圖、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等亦皆有標示出「北投神社」位置。

1945年10月6日日本軍人佐藤金之助(右二)在北投神社前攝影紀念,2008年金之助的兒子佐藤一郎旅經北投,憶及其父北投過往見聞,遂於2009年寄來幾張老照片捐給溫泉博物館典藏,照片上鳥居清楚寫著北投社,沿階而上有信眾奉獻的數對石燈籠。

北投神社舊照(楊燁收藏),右上角放大後可見「狛犬」矗立其間,另在洪若煒先生捐贈國家文化資料庫之「神社前的新人」照片中,亦可見「狛犬」蹤跡。

日治時期北投公園大草地是地區重要活動場地,而神社所在的這片「新北投丘」恰是最佳的觀眾席,山丘的中段還有北投溫泉公共浴場附屬遊園地(即今北投兒童樂園),絡繹不絕的遊客大多會在這片山丘前留影紀念。

金台灣旅館舊照(楊燁收藏),旅館的階梯跟戰前神社階梯位置相同,這時神社在旅館後方尚未拆除,而金台灣的石燈籠推測可能是神社石燈籠改的,其台灣形狀的玻璃罩非常顯眼。

逸仙國小這對「狛犬」曾提報認定文資,但市府並未妥善處理,因此不受文資法保護,破壞者只能依最輕的毀損罪送辦。近年來地方亦多次提報丹鳳山「台灣幸福石」、「弘法大師紀念碑」、瀧乃湯「皇太子涉渡紀念碑」等,可惜亦未獲官方認同,且上述文物又皆曾被毀損,北投文化資產屢遭消殆,著實令人不捨。

文字/文物攝影:Shreka

參考資料:楊燁(北投虹燁工作室)、許陽明「日本神社系統的北投社記事」、旅的火車頭「北投神社踏查」、北投新舊時空的地理關係、國家文化資料庫。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