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颱風夜


『中央氣象局在二十九日下午三時發布中度颱風薇拉的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中心位置位於台北東方約640公里之海面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向西進行,

請大家嚴加戒備,做好防颱準備…』

不知是不是氣候異常的關係,今年來到台灣的颱風,幾乎都被CNN報導成超級颱風。不過說到北投人對颱風印象最深刻的一年,可能首選就是1977年的薇拉颱風了,她雖然不是當年強度最強的颱風,也不像莫拉克雨量這麼多,但是由於致命的路徑,給北投帶來了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災情。

1977年7月25日,第四號賽洛瑪颱風才剛重創南台灣離開,三天內,第五號颱風-「薇拉」就在台灣東邊形成,直撲北台灣而來。當她接近台灣時,已經增強為強烈颱風,於31日下午五點半從基隆登陸,沿著基隆河進入台北,並在當晚九點半隨即從桃園出海。停留時間雖只有短短不到五個小時,卻造成了39人死亡,重傷85人,幾千間房屋半倒或全倒的災情(註1),而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就屬北投了。

薇拉颱風的路徑,直撲台北而來。(圖片取自中央氣象局颱風資料庫薇拉颱風警報單)

颱風在中和街一帶的淺山區造成許多土石流,讓大家家裡的房屋與財產都順水流,據聞當時因為颱風的關係,讓整個新北投地區停水停電有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有趣的是,在颱風過後,因為太多木瓜樹被吹倒,為了愛物惜物,也為了省錢,就把早落的木瓜拿來入菜,醬油醃青木瓜便是當時最常見的家庭料理,也陪伴大家度過這段艱苦的日子。

就連三立連續劇「熱海戀歌」也重現了當年薇拉颱風的場景。(圖片取自三立新聞網)

而這颱風吹走的不只是家當,也把北投的陶瓷產業給吹走了。日治時期以來由於貴子坑(舊名鬼子坑)被發現有高嶺土,是一種做陶瓷非常好的陶土,一直到1977年間大量的開採與發展,使北投的陶瓷產業盛極一時,但也幾乎把好幾座山頭給挖掉。直到薇拉颱風來,因為過度開採也沒有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當時的土石流屬貴子坑最為慘重。嚴重的災情讓北投的居民跟政府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颱風過後便下令貴子坑禁採陶土,將野溪整治,同時把過去開挖的地方,轉為做成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警惕著過去過度開發帶來的教訓,而原料取向的陶瓷業,在沒有了原料供給下,只好慢慢沒落,轉移到鶯歌發展。

從中和街望向貴子坑,多年的保育下,已成為蓊蓊鬱鬱的森林,看不太清楚當年白土裸露的特徵。

薇拉颱風後貴子坑溪的整治,縱使現在看起來沒這麼「生態」,但在當年已是非常先進的概念。

在現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狀態下,天災的情況只會越來越超出我們的預測,當時又有誰會想到山明水秀的北投,居然有一天會成為土石流肆虐的地方呢?台灣位於颱風區,又位於板塊交界的地震帶上,不論時代如何演進,我們勢必要學習與這些天災共處。你,做好準備了嗎?

註1:資料引用自中央氣象局 民國六十六年颱風調查報告,但有另一份統計資料說死亡人數超過100人。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