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被遺忘的拍片寶地─小坪頂(中)

搭乘小巴631至大華山莊下車,吳仔厝下方地便是「小坪頂」主片場入口,當地山坡為紅土,貧脊難以耕作,最早為茶園,後改種相思樹賣柴(當年北投窯廠可用),荒廢後大多賣給國華球場創辦人何國華。

墓旁的紅土層。

「小坪頂」三塊平坦的小台地 ─ 球場前身、靶場、吳仔厝下方地,都可供拍攝,但自1969年國華高爾夫開業,靶場因軍事訓練減少出借後,主要拍片場域遂集中於吳仔厝下方地。1975年何母墓在吳仔厝下方地建成、1997年何國華墓並列於何母墓旁,加上立起輸配電塔,可拍攝角度逐漸限縮,但真正造成「小坪頂」星光黯淡主因絕非這些開發,而是當時台灣每況愈下的影視產業。

拍片地與吳仔厝入口。

紅土地貌獨特.劇組絡繹於途

據說當年適合拍攝的紅土地只有「小坪頂」與台中大肚山幾處,但大肚山礙於清泉崗空軍基地不易借拍,因此「小坪頂」獲重用,選擇「小坪頂」當然主要是可避掉現代景物,也離台北電影公司近,附近三合院、球場邊小湖,可供羅曼蒂克劇情發揮,還有觀音夕照可拍。

「小坪頂」吳仔厝下方地,1973年空拍照裡尚未出現墓園,右上有大片空地,1991年出現墓園,右上空地消失,但中間交錯林道仍在,2002年墓已成雙,電塔矗立,中間紅土地變小、林道消失,2015年紅土地幾乎全遭綠茵淹沒。(圖片截自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今日Google map空照所示「小坪頂」吳仔厝下方地貌,實地探勘後如上圖,透明線所示之往日小徑已消失,僅剩主道及通吳仔厝小路。

此地以往被阿兵哥稱為250高地,相思樹、松樹、竹林、茅草夾雜,兩處私墓處仍可見復活山莊,何氏墓園處可遠眺觀音山。

1946年全台登記有案的戲院約149家,1966年693家,1976年增至826家,30年增加約5.5倍,但這期間總人口數只增約3.4倍(500萬至1700萬),台灣戲院比率遠高於世界各國標準,人們對電影的狂熱,造就影業的榮景。

小坪頂步道旁的落難神龕。

但台灣影劇自80年代開始走下坡,無論電影電視,相關產業鏈皆不振,同時對岸中國崛起,台灣古裝劇再怎麼拍也拍不過別人,現在台灣要找個武術指導都不容易,久沒拍戲人才當然出現斷層。

政策改變與新科技發明,國人觀影的習慣亦隨之改變,例如:電視機風行、引進外劇、錄影帶&光碟媒介先熱後冷、解嚴後娛樂選擇變多、頻道開放、網路崛起等。電影台20年來播著千篇一律的星爺電影,現在播一部新電影或戲劇,可能還比不上一位直播主開實況的收看人數多。

往吳仔厝小徑。

「小坪頂」在1994年後逐漸沉寂,有段時間成了越野機車練習地,1998年製片廠被軍方裁併,除了出借場地,再也不自製委製影劇了,由於交通便利造就台灣成一日生活圈,拍片劇組根本沒必要特地到「小坪頂」取景。

這就好似北投人看電影一般,40年前還會到離家近的中興、金馬獎戲院看,30年前改至士林的陽明、光華戲院看,20年前至今,不去西門町、東區看電影那才叫奇怪。

何氏墓園。

此後北投相關之影視作品愈少,近年有五星級魚干女、阿嬤的夢中情人、熱海戀歌、歌謠風華等,流行歌MV部份,入鏡最多的應該算北投兒童樂園那座老溜滑梯吧,像通靈少女這種叫好又叫座的北投取景劇,實屬異數。

40年前台語片沒落、政府禁娼,直接衝擊了北投經濟,30年前政戰學校阿兵哥人數破萬、夜間部學生滿佈北投夜市,那景況早已不再,如今少子化嚴重,很難靠人口紅利帶來繁榮,地方發展最忌殺雞取卵、盲從亂仿,上天賜給北投的福份 ─ 溫泉,如果哪一天枯竭了,北投拿什麼再去留住在地人、吸引外地人呢?

北投相關之影視作品:通靈少女、阿嬤的夢中情人、熱海戀歌、五星級魚干女

文字/攝影:Shreka

參考資料::電影教父郭南宏(作者:黃仁)、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雜誌、台視週刊、華視週刊、行政院、台灣的戲劇電影與戲院(作者:勁草)、國家電影中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Youtube。

更多北投電影故事→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